经市政府同意,市发改委和市水利局联合印发了《南通市水利治理规划》(2016-2030)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为方便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《规划》相关内容,现作如下解读:
一、《规划》的编制背景
南通市地势低平,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洪涝灾害多发,虽南临长江,东临黄海,引排水条件较优越,但本地降雨与长江流域洪水、台风、天文高潮遭遇的机率比较高,因洪致涝是地区较突出的问题。随着沿海开发的加快实施,我市沿海滩涂围垦区淡水资源不足问题也日益凸现。加之人口密集、产业发达、土地利用程度高、水利治理投入及土地征迁代价大,区域治理难度大。为尽快解决水利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需求,提高区域水利综合保障能力,推进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,实现水利基本现代化,迫切需要开展该区域水利治理规划编制工作。
二、《规划》的基本情况
《规划》在分析南通市水利现状的基础上,提出了存在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,确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、原则、目标及总体布局;从防洪、除涝、城市防洪除涝、水资源供给、水生态环境保护、非工程措施等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;提出了规划投资估算以及保障措施。规划基准年2015年,规划水平年是2020年,远景展望至2030年。
三、《规划》目标和总体布局
以建设“安全可靠的防洪除涝体系、高效合理的水资源体系、健康美好的水生态环境体系”为规划总体目标。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防洪除涝能力、水资源供给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,建立稳固可靠的管理和运行机制。
1、防洪除涝。长江堤防适当进行堤线调整,逐步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,防护重点险工和节点段,加固改造或外迁穿堤建筑物,畅通堤顶防汛通道。黄海堤防加固侵蚀岸段海堤,防护堤脚;巩固守护淤涨型岸段,提高防洪标准。区域防洪重点建设低洼地和高低水系控制线。加快南通中心城区和其他二级中心城市的防洪除涝建设,逐步建立与城市规模、功能和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工程体系。加强重点城镇和开发区防洪自保能力建设。
2、水资源供给。突出“引江供水、动力提水、分线输水、应急备水”,构建西水东调、南北共济的“引、提、蓄、备”兼顾的供水格局。
3、水环境保护。系统整治河网水系,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。通过河道疏浚、河道贯通,畅通河网,实施河网引清活水工程,增加河道水环境容量,打造清水河网,全面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,打造生态宜居的水乡南通。
4、非工程管理措施。推进行政职能转变,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。加强防汛应急能力建设,完善应急管理体系,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,推进骨干河道“河长制”,提升水利工程质量体系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,建立职能清晰、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,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,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。
四、《规划》保障措施
《规划》明确了水利建设及防洪安全责任分工,划清了各级地方政府在防洪安全建设方面的事权,并按属地分级明确了管理权限和权益。进一步完善了多层次、多元化、多渠道的水利投资机制,强化水利规划的统一管理职能,严格基建程序,强化资金管理,确保专款专用,严格执法管理,加强执法体系建设。